宮頸,作為連接陰道與子宮的【神秘】門戶,一直以來備受爭議,而宮頸囊腫、宮頸肥大、宮頸糜爛都屬于常見的高頻詞匯,從中演化出各種版本的傳言,真真假假,讓人難以辨別,下文就帶大家來破解其背后的真相 宮頸糜爛,一個讓女性驚慌失措的疾病,在網絡上面隨便搜索一下就能搜到各種嚇人的描述和圖片,有些所謂的專家告訴你:宮頸糜爛,分為I度、II度、III度的,還有甚者告訴你:宮頸糜爛會發展成宮頸癌的 倘若你翻開醫學書,什么叫糜爛?它是這樣解釋的:表皮或粘膜上皮的局限性淺表缺損,而所謂的“宮頸糜爛”并非如此 真相是,“宮頸糜爛”不是宮頸“爛”了,不是疾病的診斷,而是宮頸管柱狀上皮異位的現象 育齡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較高,會使宮頸管內的柱狀上皮向外生長,外觀呈紅色顆粒狀,是正常宮頸的一種表現,與宮頸癌沒有直接的關系,不過,如果有白帶增多的現象,甚至性生活出血的癥狀,則存在宮頸疾病的可能,需要進行進一步檢查,明確診斷 切記3個重點: 01.宮頸是否光滑和有無疾病沒有關系 02.宮頸病變篩查要靠防癌涂片和高危型HPV 03.必要時再做陰道鏡檢查和活組織檢查 說完宮頸糜爛,我們在來說說宮頸囊腫,與宮頸糜爛類似,【納氏囊腫】同時也困擾了很多女性,網上說,這種一種慢性宮頸炎的狀態,到底對不對呢?其實,納氏囊腫是因為宮頸管腺開口堵塞,導致分泌物潴留而形成的囊腫,它是...
發布時間:
2019
-
02
-
22
瀏覽次數:26
人體內過多的脂肪組織為乳腺癌細胞提供了適宜的生活環境(炎癥腫瘤微環境)同時刺激血管的生成,生成的這些血管不為別的,就是為腫瘤組織供給養分,脂肪組織還參與了雌激素催化及合成的過程,容易造成局部分泌過多的雌激素,為乳腺癌的發生和發展推波助瀾。僅僅只是這樣嗎?那就太傻太天真了 癌癥的生長除了需要良好的環境、足夠的養分之外,還有【減少天敵】過多的脂肪會讓人體內的免疫細胞數量下將,削弱戰斗力 數據表明:已經絕經的女性減重超過10kg,發生乳腺癌的風險會降低接近60%,如果你是一個胖子或者身邊有胖子,請提醒她們要開始減肥了,更有一份數據顯示,做完減肥手術的女性5年內發生乳腺癌的風險下降接近80% 研究證明:每天運動30-40分鐘,可以使患乳腺癌的風險降低37%,如果可以控制飲食,尤其是減少脂肪類的攝入,無論是對健康女性還是對乳腺癌患者,都有積極意義 說了這么多,就一句話:體重控制迫在眉睫,不要在心存僥幸了
發布時間:
2019
-
02
-
21
瀏覽次數:33
絕經意味著什么?絕經的本質是卵巢功能衰竭,當卵泡耗竭沒有生長卵泡發育,就無法產生足夠的雌孕就素,月經自然停止,如果月經1年不來,排除懷孕之后,就可以認定女性絕經了 40歲絕經和55歲絕經有什么區別? 絕經是女性生理機能的一個重大轉折點,由盛轉衰。據有關數據調查顯示,我國女性平均絕經大概在50歲左右,而絕經時間的早晚對身體有著不同的影響,會不會老的快?不絕對!由于衰老的內涵豐富,影響因素也比較多,卵巢功能缺失帶來的影響并不是唯一的因素 而雌激素缺乏帶來的健康問題是多方面的,涉及器官組織很廣,而且嚴重程度和缺的時間長短呈正比。絕經帶來問題,建議【缺啥補啥】推薦雌孕激素補充治療,原則上使用天然的激素,可是在天然的激素,也抵不過人體自身產生的 40歲就絕經的女性得要多用15年雌孕激素,雖然天然的雌孕激素副作用可以忽略不計,但還是有一點點的存在,比如激素使用5-7年之內,不增加乳腺癌的風險,但要超過這個時間,風險有極輕度的增加 那是不是55歲絕經就真的好?不見得!即使這個年齡還沒絕經,甚至60歲還有月經來潮,那就要小心了。月經周期中雌激素的波動比較厲害,排卵前后雌激素非常高,而激素治療帶來的卻是低水平的激素濃度,忽高忽低的雌孕激素多刺激幾年,也相對容易患上子宮肌瘤、內膜病變和乳腺病變等問題
發布時間:
2019
-
02
-
21
瀏覽次數:13
不知你們是否有這樣的習慣,在上廁所更換衛生棉的時候會不會看看自己的月經色號,隨著月經期的變化,這些顏色也會隨之改變。有些人從中解讀出了很多內容并想方設法的去改變,但這中間可能存在【坑】接下來我們就來嗦嗦月經色號跟哪些因素相關 第一、經血當中的氧氣含量 人體有動脈和靜脈,血液當中的血紅素是血液顏色的來源,它跟氧氣的結合程度決定了血液的顏色,動脈當中的血液含氧量高,顏色就是鮮紅色,而且含氧量越高越顯得鮮紅,換句話說,如果月經血當中的靜脈所占比例越高,顏色就越深 第二、凝血功能 血小板大家都知道吧?血液當中負責凝血的成分,它的主要作用就是當發現出血后立馬釋放凝血因子,然后讓血液凝固,凝固的血液攜氧能力下降,同時細胞和蛋白都發生了改變,總之,顏色就變深了,同時也變得粘稠。所以說,這和宮寒或者濕氣并沒有啥關系,幾乎都是人人會面臨的正常表現 第三、月經流出道 什么是月經流出道?所謂流出道就是指從產生月經的宮腔到流出體外的通道主要就是宮腔、宮頸、陰道這條通道,如果這條通道不通暢,那么血液很緩慢或者就是流不出來,就會形成血塊 原因當然有不少,比如有一些疾病宮腔占位,擋到宮頸口,或者陰道畸形等等……但更多是跟大家久坐、不活動有一定關系,你想想啊,在重力的作用下,都會往下流,可你如果一天到晚躺著或者倒立,那基本上就流不出來了,可不就成血塊了嗎? 大家都看...
發布時間:
2019
-
02
-
20
瀏覽次數:84
在網絡發達的今天,說起宮頸糜爛我們并不陌生,甚至是驚慌失措,很多人會不自覺的將它與性生活聯系到一起,但其實不是這樣的,那到底什么是宮頸糜爛呢?今天婦科凝膠學者就來說說它的前世今生 宮頸糜爛是對【宮頸柱狀上皮異位】的一種錯誤表述,正常生理情況下宮頸部位有2種不同的細胞,分別是【鱗狀上皮細胞】和【柱狀上皮組織】婦科檢查時靠外側的鱗狀上皮覆蓋的地方表現為光滑,類似正常的黏膜顏色,但靠頸管內的柱狀上皮覆蓋的地方,因為柱狀上皮單層,血管可見,比較嫩紅,看上去像是充血的表現,把充血的柱狀上皮覆蓋的區域稱為【糜爛】所以其實不是真的糜爛,只是頸管內的柱狀上皮在雌激素作用下向外側延伸出來 糜爛,只是一種形態學上的感覺,不一定是柱狀上皮異位,也可能是宮頸炎癥、宮頸癌前病變或肉眼無法識別的早期宮頸癌,值得注意的是,有部分宮頸癌的癌變部位生長在宮頸管里側,婦科檢查往往無明顯異常,因此宮頸光滑也不代表沒問題 宮頸最大天敵當然是宮頸癌,宮頸癌是全球最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之一,嚴重危害女性健康和家庭幸福。但幸運的是,宮頸癌已經成為人類第一個可以預防并消滅的腫瘤,人類已經發現了宮頸癌的致病因素---高危人類乳頭瘤病毒HPV,目前研究發現,90%以上的宮頸癌都是高危HPV導致的 雖然傳統教科書上認為,從HPV感染到發展成宮頸癌需要10-15年的時間。但是臨床發現,宮頸癌的發展是存在個體差異性的...
發布時間:
2019
-
02
-
20
瀏覽次數: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