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沒有睡一覺起來,感覺手腳很麻,我們通常以為還自己睡覺太深度了,沒有及時調整睡姿導致的。其實也不是完全原因,那睡覺手腳麻到底有哪些原因引起的呢?可能提示哪些疾病?讓我們來看一看!
首先,姿勢不良確實是很大的原因。通過某種姿勢長時間對肢體神經施加壓力,會造成體位性的感覺異常,但這種麻木感在改變體位后就會消失,如果長期發生這種現象,就要注意了。
1.腕管綜合癥
腕管綜合征較為常見,尤其好發于 30 至 50 歲女性,由正中神經受壓引起,主要位于腕部掌側,也就是手腕的位置。表現為拇、示、中指橈掌側皮膚感覺麻木、刺感和疼痛。有時整只手都受累。有時,還會出現臂部的燒灼和刺痛感。

一些需要腕部反復用力做伸展運動的職業(比如擰螺絲刀)會增加患病風險。另一個潛在的致病因素是使用電腦鍵盤時不正確的姿勢,特別是長期在辦公室的白領們要小心了,為了避免勞損,應該保持手腕于中立位,鍵盤可以放在相對較低的位置,使得手低于肘關節,也可以在腕關節下放個墊子支撐。
2.神經根型頸椎病
這是中老年人好發的疾病,近年來有年輕化的趨勢。由于長期久坐不活動、頸部姿勢異常,尤其是電腦、手機使用時間過長,頸椎間盤及骨刺向頸椎后外方突出,刺激或壓迫相應脊神經根,尤以下部頸椎即第4至7頸椎段多見。

疼痛為主要癥狀,其性質呈鉆痛或刀割樣痛,也可以是持續性隱痛或酸痛,也可以向不同部位放射。部分患者患側手指指端有麻木感,夜間癥狀加重。也可能由于運動神經受損而引起上肢肌肉萎縮無力,手部活動不靈,持物不得力容易脫落。
3.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是指由于暫時的腦部血液中斷而造成的腦功能障礙,通常能在1小時內完全恢復。由于心臟或動脈(通常在頸部)壁上的粥樣硬化斑塊破裂導致血凝塊(血栓)或脂肪物質(血管硬化或斑塊)進入血流,成為栓子,并留在腦部供血動脈中,從而引起大多數TIA。
普遍的癥狀有一過性黑、偏癱、失語、偏身感覺障礙(麻木),可有頭暈、共濟失調,罕有意識喪失。如果出現上述癥狀,應及時到醫院就診,全面篩查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如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心房纖顫等,并給予積極的預防和治療。一旦神經癥狀的持續時間大于24小時,則屬于腦血管意外,也就是常說的中風。
4.糖尿病神經病變
糖尿病性神經病變是糖尿病的并發癥,是長期血糖升高所導致的神經和組織損傷,包括周圍對稱性神經病變,自主神經病變等。
表現在手部,可出現手指和手部的刺痛、疼痛和麻木。少數患者還可以有肌肉無力和萎縮。身體其他部位,如眼底、足部等也可發生神經病變,嚴重者需要截肢。糖尿病的并發癥呈進展性,因此患了糖尿病后,一定要進行正規合理的治療,把血糖控制到正常范圍。
另外,還有一些其他病理性原因導致手麻包括:
△自身免疫性疾病
△骨髓疾病
△感染,包括萊姆病和艾滋病毒
△壓迫某些神經的腫瘤
△多發性硬化癥
△維生素B缺乏癥
通過上述可以發現,可以解釋手麻的疾病有很多,不能通過簡單的睡覺姿勢不良來一筆帶過,如果長期發現這種情況,找到真正的病因才能解決根本問題。
最后,想和大家分享的是,作為醫療工作者,每天要用微笑面對大量的病人,卻忽略了身邊的愛人、朋友,甚至和長輩一個月打一次電話。疲憊、辛苦都不是借口,與其到時候后悔莫及,不如現在多來關心和溫暖自己最親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