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主要包括甲型流感病毒和乙型流感病毒,常發生于冬春季。

兒童一旦中招流感,常表現為突然起病,有非常明顯的發燒,而且常常是39~40℃的高熱,熱程相對較長,伴寒顫,一般為3-5天,并常伴有全身癥狀,包括全身肌肉疼痛、乏力、頭痛等,小月齡的孩子可能只是表現為發熱、咳嗽。
由于流感發生腦炎、心肌炎、腦膜炎等并發癥的幾率要比普通感冒高一些,再嚴重一些的甚至還可致死,因此,對兒童流感一定要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一旦發現寶寶出現疑似流感的癥狀,應及時送往醫院檢查,目前對流感的藥物治療以奧司他韋為主,并強調盡早用藥,一般在出現流感癥狀48小時內服用,效果更佳。當然,也不建議家長在未經醫生診治的情況下擅自給寶寶服用奧司他韋,否則可能會因用藥不當而增加副作用或耐藥的風險。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主要經患者的鼻咽部分泌物飛沫傳播,水痘患者是唯一傳染源。水痘在出疹之前通常有發熱、頭痛、咽痛、惡心、腹痛及四肢酸痛等類似感冒的癥狀,1-2天后,皮疹由頭面部、軀干逐漸向四肢蔓延,部分患者口腔黏膜也會出現,皮疹呈典型的“四代同堂”特征,即水痘皮疹會經歷紅斑、丘疹、水皰、結痂的演變過程,多為分批出現,多在3-5天左右陸續發出,結痂后痂蓋多在10-20天內脫落。
水痘雖然是自限性疾病,但傳染性極強,因此一旦確診后要注意居家隔離,隔離期為從水痘出現開始,至皮疹結痂脫落為止,隔離期間注意做好消毒及皮疹的護理,如果有合并高熱的,也要注意做好退熱處理,另外,因水痘是病毒感染引起的,抗生素對其治療無效,切記不可濫用消炎藥。
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疾病,以冬春季發病為多,具有傳染性,未患過麻疹或未接受過免疫的小孩均可感染,常表現為“燒三天疹三天退三天”,即感染后多在發熱3-4天后出疹,皮疹從耳后及發際開始,第一天遍布額面部、頸部,第二天到達軀干和四肢近端,第三天手掌、足底也出現。皮疹表現為斑丘疹,壓之褪色,疹間皮膚正常,之后,皮疹按之前出疹的順序逐漸消退,皮疹退后皮膚留有棕色色素沉著及細小脫屑,脫屑可能會持續1周,之后皮膚完全恢復正常。
除皮疹外,出疹前的發熱、上呼吸道感染、鼻眼卡他癥狀(流涕、結膜充血、眼瞼水腫、畏光、流淚等)、口腔麻疹黏膜斑(又稱柯氏斑,見于上下磨牙相對的頰黏膜上)等,也是麻疹早期的特征性體征。
麻疹目前尚無特效藥,也是注意做好高熱、皮疹等的對癥處理,并注意積極預防肺炎、喉炎、心肌炎等并發癥。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腮腺炎病毒感染而引起的腮腺及其他腺體的腫大,腫脹以耳垂為中心,主要通過飛沫(噴嚏)和唾液(咬過的東西)傳播,易在未接種兒童中傳播。臨床上主要表現為發熱、頭痛、咽痛、食欲不振、惡心、嘔吐等表現,之后的數小時或1-2天開始出現腮腺腫大,多為先是一側腫,1-2天后,對側也跟著腫起來,腫脹多在1-3天左右達到高峰,并在1周左右可消退,一般來說,流行性腮腺炎多為終身免疫,即得多一次腮腺炎后,較少會出現再次得腮腺炎。
由于流行性腮腺炎具有傳染性,因此一旦確診,同樣需要做好隔離,并在發病期間注意做好退熱、止痛等對癥處理,另外,由于該病對抗病毒藥物無效,家長切勿濫用抗病毒藥物治療。
急性結膜炎
急性結膜炎,也叫“紅眼病”,多由細菌、病毒感染或過敏所致,其中細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紅眼病”具有傳染性,寶寶在接觸“紅眼病”患者后1—3天急性發病,主要表現為流淚、灼熱感、異物感,有大量粘液性或膿性分泌物,致使患兒早晨睜不開眼,另外,患兒出現眼瞼紅腫、球結膜(即“白眼珠”)充血明顯,有的可出現結膜下出血等,但一般不影響視力。而過敏性結膜炎主要是人對某種東西過敏所引起的,主要跟個人的體質有關,主要表現為瘙癢,不存在人與人之間的傳染。
對“紅眼病”的預防,最重要的是做好用眼衛生,盡量不要用手去揉眼睛,一旦患了紅眼病,需要由醫生判斷感染的類型后再用藥,不建議自行去藥店買眼藥水,否則,可能會因用藥不當而影響了病情,因細菌和病毒感染所致的紅眼病具有一定的傳染性,所以也需要進行適當的隔離,患病期間盡量不要去其他公共場所,同時注意將寶寶使用過的毛巾、臉盆等進行消毒,最好使用專用的洗臉用具。
免責聲明
本平臺部分文章來源或改編自互聯網及其他公眾平臺,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讓更多人獲取需要的資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內容僅供讀者參考。如有侵犯您的權益或版權請及時告知我們,我們將在24小時內刪除。如欲了解更多相關信息可關注西安中天生物訂閱號。也可返回首頁查看更多信息(www.avrx.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