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食物的營養對于身體健康很重要。但實際生活中,很多人都會陷入營養飲食的誤區

誤區一、多喝湯就能補營養
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很多人認為煲湯是一種「大補」。事實湯里的營養成分真的很少,大量喝湯會影響其他事物攝入,膳食單一,反而會導致營養不良,不論是病人還是普通人都沒有什么好處
誤區二、吃的越營養,癌長得越快
很多癌癥患者,因為擔心營養好加重病情,會選擇吃素;甚至一些醫生有時也會要求患者限制飲食,并認為:得了癌癥,不能吃太營養的食物,否則癌細胞會長得快
事實上癌癥患者膳食熱量至少應比平時增加 20%。癌細胞生長速度,跟患者吃多少營養無關。饑餓只會讓患者身體消耗得更快,加速疾病惡化。
誤區三、【發物】影響恢復,吃素比較好
所謂「發物」是中國古代民間的說法,指能引起舊疾復發或新疾加重的食物,如有記載的豆芽、韭菜、苜蓿、鵝肉、雞肉、狗肉、牛肉、海鮮等。許多人在生病后,因為擔心這些食物會加重病情,或者引起癌癥復發,就對它們敬而遠之
事實上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明確因食用所謂「發物」而導致癌癥復發的病例。如果對于這些食物不過敏,那它們及可以吃

誤區四、盲目依賴抗癌食品及保健品
許多癌癥患者會在治療期間互相交流飲食經驗,盲目跟從別人的做法,甚至盲目購買所謂的抗癌食品、抗癌保健品
目前并沒有證據證明,所謂的抗癌食品和保健品,真的有抗癌作用。而且,癌癥是一個細胞增殖和凋亡的過程。盲目亂補,對疾病本身的穩定和康復,其實不利
誤區五、忌食辛辣食物
國內很多地方都有吃辣的習慣,癌癥的發病率、死亡率等并沒有高于其它地區。所以說吃辣會刺激癌細胞生長加速,沒有任何根據
很多患者吃辣食物才有食欲,而得了腫瘤之后,因為這樣的誤解,被要求完全忌口,本身就因為癌癥或化療治療食欲減退,往往會更加沒有食欲,對康復也就沒有任何好處
誤區六、只打營養針,不吃飯也沒關系
當病人食欲不振、食物攝入不足時,有的患者、家屬甚至于個別醫生認為:不吃飯,靜脈營養也能滿足營養需求
如果長時間不進食,腸黏膜就會萎縮,引起腸道菌群失調、腸道黏膜屏障作用被破壞,從而也易感染

以上 6
個營養誤區,雖然是從腫瘤患者的角度來說的,但它們其實也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飲食錯誤。不論是健康人還是疾病患者,要科學飲食,不要被這些誤區所欺騙